4月7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12号)(下文简称《解释》),自2022年4月9日起施行。《解释》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不再唯数量论,而改以价值作为基本定罪量刑标准。
近日,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联合印发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2年3月底前制定全省环保金融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入库项目将被定期推送至金融机构,作为绿色融资主体贷款授信和享受政策优惠的重要依据。”
摒弃过去将泥炭地等作为荒废地、养花原料开采的发展方式,以立法的形式加强泥炭沼泽的保护,是我国在‘双碳’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审的湿地保护法草案,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力度,拟明确禁止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
最高人民法院3日发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第31批指导性案例,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统一裁判尺度,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的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和目标,压实相关部门单位责任,适时开展实施情况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涉及利益主体多元,需要系统的法律制度体系来规范各方行为,明确不同主体所应负有的法律责任,按照行为方式明确不同的行为规范。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认为,跟有关专家交流大家也这么看,生态环境领域应该是最适合开展法典编纂的领域之一。”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成果,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近期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投入资金有增无减,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